面對哭鬧的孩子,爸爸媽媽如何控制情緒?9個方法讓你不再理智線斷裂

媽媽控制情緒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10-02 by Sonia

周末因為車子沒辦法開出車庫,臨時決定帶孩子坐捷運到淡水走一走。吃完阿給,在淡水河畔,三個人一口接一口的吃著因天氣炎熱迅速融化的巨無霸冰淇淋。

突然聽到坐在同一張長條椅的媽媽對著約莫3歲的小女孩說:「你說你就是故意的對不對!你到底在幹嘛?以後你就留在家裡就好,不要再出門了…」

偷瞄一眼,原來是孩子把一杯冰淇淋先是滴在衣服上,接著整杯弄翻在椅子上,旁邊也沒看到其他家人幫忙,加上天氣十分炎熱,也難怪媽媽情緒高漲。

面對學齡前的孩子,幾乎沒有一個爸媽沒生氣過,即便是自栩脾氣很好的J先生,也是很容易對正在拗脾氣的盧小孩發脾氣。

因此,爸爸媽媽究竟如何在自己情緒高漲、快要控制不住的時候,察覺、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避免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出現體罰或不當對待的行為,以免因為爸爸媽媽一時情緒失控,造成孩子心中抹滅不去的陰影,甚至在出手時沒有控制好力道,而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真的非常重要!

因此這篇文章,就融合Sonia自己這幾年來被孩子磨練出的個人經驗,以及過往參加親職教育課程相關的學習,來和同樣身為爸爸媽媽的你分享,面對孩子,控制情緒的重要性,以及幾個情緒控制的方法,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兒少虐待的重要原因

社會新聞中,三天兩頭就會出現爸爸媽媽、同居人、照顧者、保母、幼兒園老師不當對待孩子、對孩子體罰或施加暴力的新聞,探究原因,常常都跟照顧者一時情緒失控有關。從衛生福利部108年度委託台大劉淑瓊教授和台大醫院呂立醫師的研究亦可得知。

另外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關於兒少受虐的原因,從施虐者的因素來分析,最重要的三個分別是:缺乏親職教育知識、習於體罰或不當管教和負向情緒行為特質。

2019-2021年台灣兒童虐待案件施虐者前三大因素

單位:人次(可複選)

年度/原因

缺乏親職教育知識

習於體罰或不當管教

負向情緒行為特質

2019年

1,676

3,589

2,000

2020年

2,078

4,522

2,547

2021年

3,421

3,189

2,632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從這三個原因來看,究其本源,大多和照顧者的「情緒控制」有關。

比如:有些爸爸媽媽可能親職教育知識不足,對孩子有錯誤的期待,以為大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容易,因此在孩子無法達成自己的期待時,就出現焦慮的情緒,進而感到生氣,當焦慮和生氣的情緒無法宣洩時,就用最容易的體罰或打罵孩子的方式來把這股焦慮和生氣宣洩出來。

退一步言,即便爸爸媽媽沒有打罵或體罰孩子,但是一個情緒管理不佳的照顧者對孩子來說,還是可能造成不良影響,孩子可能長期活在父母隨時爆發的情緒裡,隨時都感到恐懼,長大之後也可能唯唯諾諾,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或總是想辦法討好別人,形成「討好型人格」

爸爸媽媽如何控制情緒?第一步:察覺情緒

爸爸媽媽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要能察覺自己的情緒,在發現情緒不佳,怒火即將上升時,能及時提醒自己。

舉例來說,我也觀察到,當自己開始要發怒時,一定會出現一些生理現象,像是心跳加速、身體會發熱、講話的聲音開始越來越大聲,身體裡也感覺有一股要冒上來,更生氣的時候,甚至都能感覺自己頭頂在冒煙。

當有這些生理現象出現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先深呼吸3~4次,接著理解或採取以下的方法,讓自己的情緒calm down 下來,避免因為一時情緒不佳,破壞了原本的美好計畫或難得的和家人共享的時光,長久下來甚至可能破壞親子關係。

爸爸媽媽控制情緒的9個方法

日常生活中,孩子的確有很多行為很容易惹怒爸媽,不過爸媽之所以成為爸媽,就對孩子負有教育和養育的責任,因此必須比孩子更成熟,更懂得控制情緒,才能帶養出你心目中的理想的孩子,以下就來和你分享9個爸爸媽媽控制情緒的方法和思維。

1.告訴自己,他只是個孩子,孩子還沒成熟

毛毛蟲長大變蝴蝶
孩子長大的過程是從毛毛蟲變蝴蝶(圖片來源:Canva)

身為爸爸媽媽的你也許有聽過,孩子從小孩長到大小孩,並不是小豬變大豬的過程,而是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過程,也就是說,孩子的大腦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成熟、蛻變,孩子現在的行為,經過適當的引導,是會成長、改變的。

所以當孩子的行為不理性、胡鬧、沒有現實感時,請你理解也提醒自己,孩子之所以會有這些行為和語言,就是因為他只是個孩子,他的大腦還沒成熟到足以判斷此時時刻你手上正在急著處理的老闆的工作指令、快要趕不上的班車、快要遲到的上班時間,或是現在正在公共場合,不能大聲喧嘩這些大人世界的規定。

2.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孩子眼中看到的世界和大人不同,孩子從100公分的高度看到的花草昆蟲鳥羽毛,和你看到的名車豪宅名牌包,是兩種不一樣的視野和感受。

大人有時候不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就以自己的預設來推測孩子的行為,殊不知孩子小小單純的心靈,或許只是出於好奇,或也可能只是想要爸爸媽媽的陪伴而已。

如果可以,爸爸媽媽可以嘗試暫停三秒鐘,想想孩子究竟為什麼會這麼做,在思考的過程中,情緒或許就會緩和下來了。

3.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溝通

孩子眼中的世界和大人不一樣,孩子能理解的語言也和大人不同。

當孩子會說話之後,他們會透過嘴巴問各式各樣的為什麼、那是什麼意思,來讓爸爸媽媽知道他不懂那個詞、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不過越小的孩子,能理解的語言越少,有時候我們大人不斷的用大人的語言跟孩子講話,他們其實能理解的有限,所以有時跟幼兒園老師們學怎麼跟孩子說話,怎麼比喻孩子才能聽得懂,對孩子溝通也會很有效果。

4.離開現場,無法離開時就戴上耳塞

嬰兒哭鬧媽媽崩潰
孩子哭鬧時,相當容易讓照顧者情緒崩潰(照片來源:Canva)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發出來的尖叫、哭吼、踢打聲響,很容易讓爸爸媽媽情緒失控,如果我們在孩子哭鬧時持續和孩子待在同一個空間裡,要壓抑情緒就需要很高度的情緒控制能力。

如果過往遇到孩子暴走時,你也很容易受影響,建議你可以的話,就暫時不要和孩子待在同個空間裡,離開那個高分貝高音頻的現場,可以讓你緩和情緒,這時候你可以感受自己的心跳是不是持續跳動很快、拳頭是不是還握很緊、身體是不是還是發燙的。

等這些生理現象稍微消失後,再去看孩子,你會比較有耐心去理解、陪伴孩子。

5.在腦海中想像、模擬你生氣,打罵孩子的情境和後果

想像媽媽情緒失控後果
在腦海中想像情緒失控的後果(圖片來源:Canva)

面對哭鬧不休的孩子,怎麼講都講不聽的時候,我們真的會很生氣,當情緒高漲的時候,人都需要有宣洩情緒的管道,這時候,引發你情緒來源的孩子,就很容易成為情緒渲洩的對象,因此動手管教或大聲吼罵孩子就成為直覺反射的反應。

不過,每次動手管教或大聲吼罵孩子之後,你是不是常常會感到懊悔?(小孩還小的時候,我也曾經因為這樣寫悔過書給孩子,也跟孩子說過好多次對不起…)如果是的話,建議你也可以在察覺自己情緒快要失控時,先暫停、離開,如果你還是很生氣,你可以在腦海裡模擬如果你接下來開始動手打孩子或大聲怒罵孩子,會發生什麼狀況。

透過想像,讓你先預習後續可能發生的狀況,有些人運用這樣的模擬,也可以緩和情緒。

6.孩子的情緒會受你影響,你需要先讓自己平靜下來

在家裡兩個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就曾發現,當自己情緒不穩、生氣、急躁的時候,即便是小baby也會被影響,變得容易哭鬧或不容易安撫,而當我把自己的心靜下來,說話的聲音變得緩和、輕柔,動作變輕巧、溫柔,臉部表情多一些微笑、少一些緊張之後,孩子很快也能感受到,就會變得容易安撫。

7.打、罵孩子唯一的效用是-宣洩大人的情緒

打罵唯一的作用是宣洩情緒
打罵孩子唯一的作用宣洩大人的情緒(圖片來源:Canva

有些爸爸媽媽習慣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因為恐懼再被打罵,所以不敢做大人說不能做的事,然而對於自己做了什麼事情被打罵,並不瞭解,也不曉得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在這過程中,習慣打罵教育的爸爸媽媽認為自己做到了教育孩子,但其實在打罵孩子的過程中,唯一的效果就是宣洩了大人心中的怒氣,對於讓孩子在事件中學習成長,沒有任何幫助。

8.用幽默感看待孩子的行為和造成的結果

面對哭鬧的孩子,很多時候非常需要大人用幽默感來化解自己當下的煩躁,也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舉例來說,我們家孩子Henry動作十分緩慢,還很喜歡常常在地上緩慢地爬行,有一次看到一集哆拉a夢是大雄穿上樹懶裝後,就變身成了一隻樹懶,從家裡到學校可以走上半天,同學們都快放學了,大雄還在去學校的樹枝上緩慢爬行。

從此以後,有時看到Henry又在發懶時,我就會說他是樹懶變成的,他自己也覺得這形容很好笑,還會笑笑地說:「我才不是,哼!」(哈哈,鬧小孩還滿好玩的)

或者是,當兩個小孩又為了誰可以看想看的平板或電視而爭吵,弟弟又拿出他的必殺技-踢腳功,對哥哥不斷拳打腳踢時,這時候,當媽媽的我,就靈機一動地說,那弟弟來跟媽媽比賽誰的腳能踢得比較快,一瞬間就轉移了兩個人爭吵的焦點,兩分鐘之後,兩個人就跟沒事一樣又開心地一起玩了。

又或者,也可以學學下面影片中安溥的方法,當孩子不明所以的哭鬧時,你也可以在心裡「數來寶」(XD)

9.盡量保留充足的時間給孩子(這點放最後,因為很難)

媽媽情緒控制-多留些時間給孩子
給孩子多留些時間(圖片來源:Canva

當孩子還小時,爸爸媽媽都是時間的窮人。

永遠會有很多事情莫名其妙的就佔據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我們的待辦事項隨時都有超過10件事以上,要能夠從容的面對孩子,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延伸閱讀:全職媽媽vs.職場媽媽,5個角度思考如何選擇

🔎延伸閱讀:當媽媽之後的18個改變,來看看你中了幾個!

也因為我們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所以面對孩子就更容易失去原有的耐心。

不過即便很不容易,還是請時時提醒自己,給孩子多一點時間,比方說,如果早上要趕著上班、上學,就提早10分鐘起床,10分鐘不夠,就提早20分鐘,再不夠,就提早30分鐘,直到我們能夠從容為止。

當然,這點對於目前的我們家而言,仍然是相當不容易(每天早上小孩都是壓線到學校),畢竟晚上孩子睡著之後的時間總是特別寶貴,因為太珍貴,所以就容易晚睡,晚睡就不容易早起。

也因為時間太趕,所以發現我們很容易在早上對孩子發脾氣(深刻檢討中…),若又遇上下雨、塞車,就又更難有從容這件事。

結論-爸爸媽媽情緒控制得宜 能帶給孩子畢生足夠的安全感

情緒控制著實是所有爸爸媽媽每天隨時都在修練的功課,孩子的性格、喜好、堅持、情緒、無厘頭的話語,有時是讓爸爸媽媽不容易理解的。

在一個有情緒穩定的照顧者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有比較好的情感依附,未來也能發展出關係品質比較好的親密關係,同時因為有良好的仿效對象,所以情緒上也會較為穩定,而情緒穩定,在孩子的未來的人生中,不論是職涯發展、情感關係或身體健康上,都會表現得比別人好。

可以說,有情緒穩定的爸媽的孩子,起跑點就比別人前進了很多步!

大部分的爸爸媽媽都對自己的孩子有滿滿的愛和關懷,但總是會有那些時光是會讓你的理智線「劈哩啪啦」的斷裂好幾條的,在這個時候,使用上述的9個方法之一,能讓自己避免做出後悔的事情來。

一起加油吧,還在當爸爸媽媽這條路上學習的朋友們,希望我們都能充滿愛和歡樂的走過這段有血有淚的育兒時光,多年後回首,心裡的感覺是暖暖的、有滿滿的幸福的!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在下方likecoin拍手免費5下、按讚或分享,以及在訂閱框留下您的email,就能接到最新文章通知喔!

如果這是你第一次來到斜槓媽咪福利社,
這是一個致力於幫助媽媽透過美股投資、部落格經營、自我成長,
達到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網站。

我是Sonia,
兩個小男孩的媽媽/部落客/上班族,
主動投資人生、被動投資金錢,
讓生活的每一天都成為心目中最美好的那一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